8月份广西将继续面临持续高温高湿天气,细菌容易滋生繁殖,且暑期人员流动量加大,广西疾控提醒您:本月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、流感、登革热、猴痘和食物中毒。
一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目前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,全国本土疫情仍呈现多点散发、多地频发,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的态势。我区仍将持续面临境外、区外输入以及本土疫情反弹的风险。
预防措施:
1. 合理规划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,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及途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,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风险地区,配合做好“测温、验码、核酸检测”等防疫措施。
2. 做防护。谨记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,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、空间密闭、通风较差场所活动,保持一米线,咳嗽或打喷嚏注意遮挡口鼻。
3. 打疫苗。建议符合条件而未接种、未全程接种和未加强接种的人员尽快完成接种,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,尽快完成接种。
4.加强个人健康管理。日常要密切留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,如果有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不适症状,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(如有发热,需前往发热门诊),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。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二、流行性感冒
6月以来我区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、病原学阳性率持续上升,优势毒株以A(H3N2)型流感病毒为主。
预防措施:
1. 打疫苗。建议6月龄及以上有意愿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症者接种流感疫苗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、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,以及医务人员、养老机构、长期护理机构、福利院、托幼机构、学校、监所等场所工作人员。
2.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。坚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,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、空间密闭、通风较差场所活动,咳嗽或打喷嚏注意遮挡口鼻。
3. 早就医。出现流感样症状(体温≥38℃,有咳嗽或咽喉疼痛)时戴口罩,及时就医,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。
三、登革热
近年来,我区登革热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,因目前东南亚各国登革热疫情呈高水平流行,病例输入的风险高。因我国采取严格的入境管理措施,我区登革热病例输入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较低,但目前我区已进入蚊媒活跃期,不排除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。
预防措施:
1.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防蚊用品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、涂抹驱避剂等进行预防。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2. 清除蚊媒孳生地。翻盆倒罐,清除积水,水养植物定期换水,消除蚊虫孳生场所。
3. 前往东南亚、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,做好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应尽量避免外出,防止蚊虫叮咬,并及时到医院就诊,如实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。
四、猴痘
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猴痘列为“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需警惕输入病例以及由其引起的本地续发感染和局部聚集性疫情。
预防措施:
1.从疫情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,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特别是与猴痘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,一旦出现皮疹、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。
2. 正在或计划前往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。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,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,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(包括动物的血和肉),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。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,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,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,避免共用生活用品(如床上用品、衣物等),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(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、医用防护口罩、一次性隔离衣等)。注意做好手部卫生,及时用肥皂、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。
五、食源性疾病
8月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增殖创造了条件,食物也容易腐烂变质,各种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也在夏季频发。
预防措施:
1.注意用餐卫生。外出选择正规的、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;在家加工食材注意生、熟分开;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;生吃蔬果要洗净;不喝生水。
2.注意个人手卫生。饭前便后、处理生、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、接触宠物、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。
3.清洁消毒。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、晾干,并经常蒸煮消毒,厨房环境要清洁。
4. 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。不随意或“凭经验”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。
上一篇:广西疾控:暑期防蚊提示
下一篇:最后一页
copyright © www.potaluka.com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网站维护: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 址:广西南宁市金洲路18号 联系电话:0771-2518766 网站备案号:桂ICP备08000902号-1
公安机关联网备案号:45010302000133 本网站提供的医疗资讯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技术支持: 八桂健康网 电话:0771-2442599